暴雨因何转战东北?极端天气来袭,城市如何应对?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蓉 实习生 倪天骐
继北京、河北之后,东北成为新的强降雨中心。自8月2日开始,一场疾风暴雨席卷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地区,其中,多地区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资料图】
截至8月4日,五常市单日最大降雨量为145.3毫米,几乎以3倍刷新了单日降雨量49.9毫米的历史最高纪录;毗邻的尚志市,91个站点全域降雨量达到100毫米—200毫米;临近的舒兰市,平均降雨量达111.7毫米,其中强降雨中心永胜林场降雨量达489.0毫米,是历史最大值的4.72倍,另有9个站点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的2—4倍。
继京津冀之后,暴雨洪灾转向东北的成因是什么?近年来,为何北方城市暴雨灾害频发?面对洪涝灾害,南北方城市有何差异?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应对极端暴雨的能力?
暴雨为何转战东北?
受季风环流影响,季节性雨带北移,8月本就是北方城市的主汛期。只是,东北此轮暴雨,雨量特别大,持续时间又很长。
不同于华北地区的暴雨是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的直接影响,在此轮东北暴雨中,台风“杜苏芮”和紧随其后的台风“卡努”则联手给东北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
“一边是‘杜苏芮’的残留水汽,另一边是‘卡努’外围环流和架在东亚地区的副热带高压组建起一道水汽通路,在东侧,将大量水汽从海上输送过来。”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分析称。
台风“杜苏芮”行进路径 图源中央气象台
充沛水汽是形成降雨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8月2日至4日恰逢西风槽活动期,给东北地区带来一定强度的冷空气入侵,“‘杜苏芮’和‘卡努’从南方输送的水汽,温度偏高,冷暖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局部对流性天气,带来大量降水。”
此外,东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加重了水汽在此长期滞留。毛燕军介绍说,东北中部是狭长、低洼的东北平原,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水汽从南侧输送进入中间的平原地带,不容易流出,两侧山脉又形成了有效的抬升作用,凝结成雨滴。”毛燕军进一步分析说,这期间,东北四周的天气系统又相对稳定,“东西两面都是高压地带,中间是南北向的低压区,走向和狭长的东北平原吻合,降雨持续往中部的松花江、牡丹江等河谷地带汇聚。”因此,处于低洼地带的五常、尚志、舒兰等地洪灾尤为严重。
8月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预计台风“卡努”将继续向北移动,靠近朝鲜半岛南部沿海,并对我国东部海域将有明显影响。据人民日报8日报道,“卡努”可能对东北地区产生影响,防汛救灾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艰巨。未来(10-12日),受西风槽和“卡努”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又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累积局地可达200毫米,当地公众需警惕频繁降水可能引发的各类次生灾害。
台风“卡努”行进路径 图源中央气象台
面对暴雨,南北方处境大不同
面对暴雨,南北方城市所处的客观条件大有不同,暴雨更易给北方城市造成灾害。
常规认知里,我国南北气候条件差异的特点是“南涝北旱”。毛燕军分析说,南方自然水网分布密度高于北方,水分充裕,自然地质条件更易溶解水分;相对而言,北方干旱导致土壤松散,遇到暴雨更易引发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基于过往经验,北方城市建造的防洪标准大多低于南方,防洪排涝体系更新速度还没跟上暴雨刷新记录的速度。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模与经济基础以及城市发展历史有关。”对此,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钱镜林进一步解释说,“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新城的逐渐老化,以及新的新城不断出现,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逐步扩大,而城市排水系统的规模也需要随之不断扩大,由于老的系统无法更新,势必造成新老排水系统标准的不一致,造成规模不一致,因而,原来老的排水系统往往成为整个城市排水的瓶颈。”钱镜林认为,从原理上来说,海绵城市是将城市自身的产水通过某种途径增加下渗,使得城市不发生内涝,也就是说,城市内部下的雨量不残留在地面,但是如果城市本身的排水系统不配套,那么,海绵城市的建造很难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
此外,防洪区也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一环。毛燕军补充说,“目前,在一些防洪区,由于长时间不降雨,容易掉以轻心,甚至在这个地方开发建设。”
防洪区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其中,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被称为科学防御洪水的“底牌”。
目前,我国一共设置了98处国家蓄滞洪区,其中,长江流域44处、黄河流域2处、海河流域28处、淮河流域21处、松花江流域2处、珠江流域1处。
8月8日,水利部称,松花江流域洪水过程仍在发展中,目前已造成85条河流超警,影响范围大,超警河流多。
全国降雨量预报图 图源中央气象台
极端天气来袭,城市该如何应对?
近年来,北方暴雨灾害出现得愈加频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说:“这和全球气候变暖息息相关。”人类经济活动使全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据统计,气温每10年上升0.3℃。“气温上升影响了大气环流稳定性,也使得海水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导致陆地上水汽供给越来越多。”罗京佳解释道,在充沛的水汽条件下,一旦有不稳定的条件发生,就很容易形成强对流,带来暴雨。
在严峻的洪灾考验背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面临更棘手的问题:当极端天气不再罕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此,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钱镜林建议道,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洪水预报和精准预报,同时,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在流域治理过程中,遵循‘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理念,尽可能兴建一些水库工程调蓄上游山区洪水、减小水体流速;要还地于河道,充分保障河道行洪断面的宽度,对于阻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坚决予以取缔;要大力建设一批排水设施,能及时排出上游泄洪,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规模要与城市发展规模相同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建设蓄滞洪区,在上游来水实在无法排出的情况下,能够给洪水以出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